第16章
的确,以凤栖梧的声望地位,要一盏宫灯未为难事,甚至能找到比眼前这盏更为光彩夺目的,但这一盏,又是独一无二的。
宋若延下意识望了望人群之外的某点,惊觉刚才顾司司所在的位置,已被围观的人群所占据,那个鹅黄身影,此时不知何处!他本想迅速夺得宫灯,送到心爱之人手中,看着她面露笑容,灿若桃花。但如今却生出这等变故。
“司儿!”宋若延脸色一变,发疯似的突破围观的人群,全然不顾身后的哇然,他眼中全然没有他人,满眼满目都是那个熟悉的身影。
这个不是……这个……也不是……
他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街上身穿鹅黄衣衫的女子,竟是如此的多,以至于他一次又一次地认错。记忆中她一直就在身边,宋若延从没想过,有一天她不在了,再也找不到了,他的心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惊慌过。
他不管不顾地奔跑,气息凌乱。
每条大街小巷都似乎有着她的气息,走近了才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
每个人都是她,然而,每个人都不是她。
前面已经没有路了。漆黑一片,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摇曳,如同夜空中眨着无数诡秘的眼睛。精疲力竭的宋若延只得停住脚步,懊恼地望着这片阑珊灯火。
淡定如他,原来也有惊慌失措的时刻。
正当他将要陷入绝望之时,一只狸猫尖锐地叫了一声,迅速穿过街道,没入黑暗之中。狸猫跃出之处,恍然有什么东西在晃动。
宋若延心中一紧,连忙走近一看,只见一娇小的身影,蜷缩在角落,发出低声的抽泣,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
他知晓是她,必定是她了。但眼前人那凌乱的发丝,破烂的衣衫,泪水在肮脏的脸上肆意流淌,这一切都让他万箭穿心。
他未曾看见她如此惊恐。
即使是面对顾玖的斥责还是二房三房的刻意刁难,顾司司都未曾哭过。但此刻,她声声凄恻,似乎要把这些年所经受的委屈都用泪水来清洗。
宋若延唯一能做的,就是蹲下身子,轻抚她的后背。
“司儿……”
当指尖刚触及她的衣衫,顾司司低声的抽泣像找到了出口,瞬间转为震耳欲聋的哭声,她拉扯着来人的衣衫,只管尽情地捶打他,咒骂他:“你到底哪里去了?!呜呜呜……司儿恨死若延哥哥……”
此刻宋若延既不反驳也不逃避,只是任由怀里的人儿撕扯踩踢,就是不肯再放开手。他感受到胸前的衣衫逐渐湿润,怀里的人也渐渐恢复平静。顾司司放弃了捶打,只是静静地靠着他胸膛,没有一丝声响,似乎睡着了。
的确,她跑得太远了。
远得让宋若延误以为自己将失去她。
然而此刻,她终究安静地躺在怀中。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他唯一所想的,就是拥着她,告诉自己心已回归,即使怀中的人懵然不知在刚才那一瞬间,有一个人的心变得无处安放。。
当疲倦不堪的两人出现在顾府门前,榕树后下等待多时的飞雪连忙迎上去。
飞雪向来善于察言观色,还未走近便轻而易举地发现顾司司脸上残留的泪痕以及破烂的衣衫。刚才久待不至的焦急瞬间转为忧虑:“若延少爷,小姐她……”
“这事以后再说,快把司儿领回梨香榭,也把这身衣裳给换下,吃一丸安神丹好好歇下。此事万万不可让其他人知道,你明白么?”宋若延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莫名的急切。
飞雪很快会意,正准备伸手拉过顾司司之际,发现顾司司的手,紧紧地拉扯着宋若延的衣衫,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
“小姐,我们进去吧。”
顾司司依然一动不动,惶恐之色尚未退却。宋若延扶了扶她的肩,内疚地哄到:“司儿,不要这样……我这下得回凤栖梧了,明儿再来看你。”
“是啊,刚才老祖宗念叨着要把小姐唤来闲聊下棋,派来的人眼看就要来到梨香榭了,情急之下我也顾不上礼节,拦在门前,只道小姐今儿太累,已经睡下了。”飞雪想起那一幕,叹了一口气,“幸好来的不是老爷,要不,十个飞雪也掩饰不住。”
“我反倒希望来的是他……但爹爹的心思,何时在司儿身上过?”顾司司终于松开手,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低低地喃着。
“小姐……”
“飞雪,司儿今夜大概累坏了,又受了惊,才胡言乱语起来。”宋若延打断飞雪的话,从腰间取出一香囊,递给她,嘱咐道:“把这香囊系在司儿腰间,这种异邦的香料大概能压压惊。快点进去吧,不要再生变故了。”
飞雪点了点头,搀扶着顾司司迈上台阶,有节奏的轻叩门扉——哒,嗒嗒嗒,哒哒……顾家后门迅速展开一条细缝,露出梨香榭的掌灯丫头晓棠的脑瓜,只见她机警地望了望四周,确保无人后,把主仆二人迎了进去。
从顾府后门到顾司司所住的梨香榭有相当的一段距离,一路上飞雪和晓棠万分警惕地,眼睛更是一刻都不敢放松,直到她俩转角窥见梨香榭那一条紫藤萝回廊,才松了一口气。
晓棠赶在前面,把屋子里的灯挑明,只道一声:“现在时候已经不早了,小姐所需的热水,想必不能麻烦烧厨房的赵大娘张罗了,幸好晓芙这丫头鬼点子多,此时正好用得着。”说罢掀开内堂的明珠帘,屏风掩盖之处一口雕花木桶上烟雾弥漫,飞雪走近一试,水居然还是热的!水面漂浮着七色花瓣,宛如轻舟,百舸争流。花瓣与花瓣的间隙,可以窥见桶底躺着十多颗浑圆的雨花卵石,甚为夺目。
飞雪满脸的不解,正想问个究竟。身后传来顾司司疲乏无力的声音:“那是烧石,长于火山之巅,吸火之热蚀水而成,采出来后置于烈火中烤,裂而不碎,水遇则温。世人称赞其‘烈焰不改其志’又称之为‘凌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