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伙夫免费阅读第五章 空运是什么?
“徐凡,你倒是说说隋炀帝究竟有什么远见眼光?”
李世民这时沉声道。
徐凡压根不知道他的话对于李世民有多大的冲击。
既然话已经出口,他也是个藏不住或者说终于可以显摆一下了。
“我之所以说隋炀帝有眼光,主要是因为三件事情,其一是修建大运河,其二是远征高句丽,其三是大兴科举!”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隋炀帝一生所做之事的确可以如此概括。
“咱们就先来聊聊这个大运河吧,李掌柜你也是个商人,自然应该明白大运河的开通有多重要,这大运河从洛阳出发,绵延而出经过中原地带最后到逐郡,这贸易往来而言,这可谓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毕竟众所周知,商贸的三条路径,陆运,海运和空运,这海运可是最便宜的了。”
“等一下!”
李世民突然发问,“陆运和海运我知道,但是这空运是什么?”
“空运不就是飞……”
徐帆嘴角一抽。
太得意忘形,竟然差点把飞机都说出来了。
“飞什么?难道还能让货物飞过去?”
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呃……这个,我也是在某些古书上面看到的,说什么能让货物从天上运输,现在想来也是无稽之谈,算了不聊这个。”
徐凡摆了摆手,接着又转移话题道:“总之大运河的开通对于商贸的价值是很大的,而且军事上面更是重中之重了,你想想是不是?”
李世民倒也没有追问什么,仔细想了想大运河的开通利弊,最后点头道。
“运河的开通虽然劳民伤财,死伤无数,而且他开凿运河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游玩,但这运河的确贯通南北,连接了两大水系,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说着,李世民一直在打量着徐凡的表情变化。
因为他总觉得徐凡似乎认为运河的开通还有着其他重要的价值。
其实这也并不怪李世民理解不了。
主要他还没有现代生活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比如说交通和便利。
大运河除了连接两大水系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解决了中华土地上面的一个千年难题,那就是南水北调。
当然现在李世民也无法理解这些,看到徐凡表情没什么变化,他也就失去兴趣了。
随后他笑着给徐凡倒了杯酒,又笑问道:“徐掌柜年纪轻轻,但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妨你给我仔细说说如何?”
李世民不想动脑筋了,徐凡却是聊得飞起,毕竟他现在已经灵识提升,小时候课本里面的内容清晰出现在了眼前。
“大运河的开通除了以上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三大作用。”
“首先便是守卫京畿重地,运河两条道路就如同两双翅膀衍生而出,凡是海运所经之地便在这一双翅膀的笼罩之下。”
“其次便是惠利长安,李掌柜你仔细想想,全国最富有之地是谓江浙,哪里土地肥沃产量丰厚,这条运河便能用最低的代价将粮食给运送到这长安之中。”
徐凡说的深入浅出,李世民又不是真的蠢笨之人,可谓是一点就透。
而且他是在马背上夺取的江山,很清楚一条便捷便宜的后勤十分重要。
长孙皇后也很理解,如果说一开始她只是为了缓解李世民的焦虑所谓才询问隋炀帝之事,那么现在就真的佩服徐凡的才华了。
徐凡压根不知道面前的两位可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看到两人都有些沉迷,他自然是沾沾自喜。
“至于最后一点嘛,老实说也是我最欣赏隋炀帝的一点。”
“哦?徐掌柜最佩服隋炀帝的一点?”
这一下李世民是彻底来了兴趣。
他从徐凡的谈吐之中可看得出来,面前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见识绝对非凡。
他究竟欣赏隋炀帝什么呢?
“不错!”
徐凡点了点头,“我最佩服隋炀帝的一点也和我先前所言的最后一个功绩有关,那边是远征高句丽!”
一说起这件事情徐凡就觉得痛快。
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高句丽也就是现在的某国了。
整天搞什么文化入侵,毒害青少年学他们的鸟语。
还动不动偷袭我国文化,光明正大的说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
我呸!
你祖上就是给我们祖上提鞋,咱们还不要的货色罢了。
回过神来,徐凡沉声道。
“大运河的存在,便能时刻保持京畿到逐郡的畅通,无数军饷和武器送至边防,防御着北方的鲜卑,匈奴和高句丽等蛮夷。”
“隋炀帝一生征战高句丽,虽然每次都大败,但高句丽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直接的消耗了他们巨大的国力。”
“说句不该说的,如果不是如此,咱们大唐现在是否安稳还犹未可知呀!”
……
长孙皇后注意到,李世民的眉头一点点皱起。
这并不是因为徐凡说得他不开心了。
而是因为李世民每次陷入深度思考的时候便会如此。
看了看徐凡稚嫩的面庞,她忽然莞尔一笑。
看来这位少年当真是胸怀天下的能人异士了,这滔天经略在给夫君授课呢!
李世民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不知不觉他已然正经危坐,以前在心中的某些疑虑和顾忌随着徐凡的一番话竟然满塞顿开,只觉得醍醐灌顶般的通透无比。
这让李世民心中的某个念头越发强烈。
看来老徐这些年可没有闲着,培养得这小子已经不输朝中那些国之栋梁了呀。
李世民的佩服之情自然是落入徐凡的眼中。
他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这古代的人就是好骗,哥们儿随便吹吹就把他们征服了,不错不错!
“那你再说说隋炀帝办的第三件大事,科举之事!”
长孙皇后这时候说道。
“说起科举,这自然是极好的。”
要知道科举制度可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才结束,时间证明了它对于华夏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寒门难出官,但谁又说寒门无能人呢?”
“这科举制度便是为了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入朝为官的重要途径,我觉得当今皇上应该也会延续此制度的。”
“毕竟如果大唐一直是世家为官,难免阶级固化,长此以往恐怕会对社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