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陆秋鸣林喜月小说乌啼记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科幻文,它的作者是落月山人。简介:宇宙无始无终,永不止息。人类文明这个孤儿,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寻求回归到宇宙本源,要去到宇宙深处,去寻找他的兄弟姐妹,去寻找另一个自我。百千万年以来,大矩依旧,太阴依旧,太阳也依旧。百千万年以来,人…
《乌啼记》第1章 楔子
宇宙无始无终,永不止息。
人类文明这个孤儿,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寻求回归到宇宙本源,要去到宇宙深处,去寻找他的兄弟姐妹,去寻找另一个自我。
百千万年以来,大矩依旧,太阴依旧,太阳也依旧。百千万年以来,人们早已习惯了太阳的温暖,柔和明媚的春光和风花雪月的日子。
世界好像永远可以这么安心地走下去,不用担心明天的太阳够不够温暖,不用担心下月的月亮复不复圆缺。忧天的杞人让人嘲笑了千百年,笑人的人走了一代又一代,没有人记住他们,忧天的人却被人记忆至今,或将被永远纪念下去。因为,世界太平的日子久了,终有一天会不太平。安宁的天地也不会永久安宁,终有一日会显出狰狞的面目来。
北宋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公元1054年7月4日)。
皇宫后苑,太清楼。只见华阁流丹,峰石怪兀,一汪碧水洗凡尘。处理完政事,赵祯皇帝便喜欢到后苑散散心。
赵祯皇帝今天有点烦,那个让人讨厌的包黑子又直接站出来反对他,让皇帝非常没面子,心里虽然不痛快,但皇帝也没说什么。必竟包拯说的很有道理,谏臣嘛,为了朝廷和社稷而敢于犯颜直谏,忠君为国之心天地日月可鉴。想起在朝堂上包黑子那正义凛然慷慨陈辞的样子,又一次唾沫横飞地溅自己一脸,赵祯是又好气又好笑,自己的一点私心就算不了什么了,在众臣面前还是要让着这些一身正气的老臣。
皇帝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温成皇后去世虽然快半年了,但一有闲暇的时候,皇帝总还是要忆起她来,伤感便像一把剜着心头的钝刀一般缓缓地磨砺着。看不见的痛才是真正的痛,让人久久地憋闷和难受。
“取笔墨来!”皇帝命道。
皇帝非常喜爱书法,从十三岁即位那年起,就由皇太后代为执政,直到皇帝二十四岁时,皇帝才得以亲政,这十一年间皇帝除了读圣贤书,便终日以临池翰墨为乐。在这个崇文尚墨的年代,君臣们都以精于书道而互相欣赏。皇帝亲政至今又有二十一年,对书道未曾一日荒废。只见皇帝挥笔之间,游龙走蛇,金钩银挑,果然书艺精绝,已瑧于化境。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几十年来,宋仁宗也数不清自己到底临过多少名帖。完全可以理解所有书家对《兰亭序》都是情有独钟的,仁宗自然也不例外,全文早就可以倒背如流,而仁宗对书圣的这段议论也最为欣赏。每有不如意,心情郁结时,便一书了之。如今见那仁宗背临的这段兰亭,已经完全脱离了书圣原来的结体巧构,但运书更为疾速而夹杂飞白,竟更觉空灵,气韵生动而有飘飘欲仙之感。
天色渐晚,月淡星稀。清风徐来,仁宗凭栏远眺,幽暗的天际线下,汴梁城华灯初上,宫外远处的五丈河依稀可见。太祖以来,汴梁便开始引汴水及金水河入五丈河,以通漕运。河上自东向西依次横跨着小横桥、广备桥、蔡市桥、青晖桥、染院桥五座桥梁。近年更是加快了城市建设,河边桥端,商铺林立,北城一带兴旺繁荣现已不输于内城,到处是一片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景象。仁宗联想到此,便略感欣慰。
“你们看,那颗星星在变亮!”不知道哪个宫女指着天空说道。
“真的耶。”众宫女随声附和道。
仁宗抬头望去,在东方的天空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多出了一颗明亮的星星。这颗星星太明显太耀眼了。可以确定的是,以前的那个地方,是不可能有星星的,因为天上最亮的长庚星现在正在西边,而现在出现的这颗星星,居然比长庚星还要明亮,随着入夜的天空更加黑暗,那星星也越发明亮,光芒闪耀,竟如天边悬挂着一盏不灭的明灯一般。
“确实有些奇怪,朕也从来没见过这种天象,你们有谁知道那是什么星吗?
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奴才们学识浅薄,皇上您都没见过,我们更不可能知道那是什么?是否传司天监的人来问问?”太监李宪提议道。
“现在大晚上的,不要去打扰他们观察星象,进出宫也不方便,明日早朝再议吧。”
翌日早朝,垂拱殿,文武百官就列。
仁宗道:“昨夜星象异常,大星初现,各位爱卿有何看法?”
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出班启奏道:“事出异常必有妖,此星芒角毕现,亮度耀眼,是为凶星,想必朝堂之上或有奸佞之徒,后宫之内亦或有媚上之人。尚请陛下明察秋毫,严明法纪,定可让那些奸邪妖孽之辈无处遁形,陛下亦宜日日三省吾身,固身健体,多思民生之疾苦,轻赋税,重农商,则大宋之清明盛世可至万世不衰,星汉灿烂,光被千秋。”
宣徽院使张尧佐奏道:“包学士所言甚是荒唐,如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何来妖孽之说。难道你我有隙,屡屡在皇上面前弹劾我,难道我是妖孽不成。我任宣徽使以来,虽无厚绩,但也算克己奉公,为国分忧解劳。当时皇上升我为宣徽使,你反对。张贵妃薨,皇上伤心欲绝,欲追封为温成皇后,你反对。皇上想要选秀充实后宫,你也反对。都说包龙图刚正不阿,如今却妖言惑众,我看你倒有些小人之嫌。”
包拯听得脸上黑一阵红一阵,只道:“皇上明察,微臣肝脑涂地,绝无私心。”
仁宗点点头:“包爱卿不必多言,有汝等谏官,处处为民为朝廷,朕心甚慰。今只讨论一下这天象,张爱卿你扯太远了。”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前道:“星出东方,喻意紫气东来,此为祥瑞之兆。我朝自太祖以来,平定十方叛乱,形成大治之势。陛下登基开天圣,又历经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而至至和,陛下仁厚,善于纳谏,励精图治,上严下宽,君臣共结一心,上至庙堂下至黎民,无不对陛下仁义感佩戴德。如今北休战于契丹,西和书于西夏,南结好于大理,四海升平,国强民富。今日我朝之国运,堪比汉之文景,唐之贞观。然须居安思危,虽形势大好,亦应如履薄冰。大星突放光芒,既昭和天下,又警醒圣上及臣民。我辈唯有更加兢兢业业,奉天守业,辅佐君主,顺应天时,保大宋之永固,开万世之太平。”
“司天监杨维德,你观天象研究历法几十年,朝中年龄又数你最大,今有何高见?”仁宗问道。
时杨维德任已致仕之龄,七十有二,但因博学多闻,为下属们所尊崇,是以留任司天监监正。杨维德乃上言道:“臣以为欧阳翰林所言甚善。我们日常所见二十八星宿,常年绕北极运行。在春分时节,东方有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有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有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有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以二十八宿为背景,又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大星体运行于其上。其中最亮的当属金星,俗称太白,晨时谓之晨星或启明星,黄昏时谓之昏星或长庚星。除此之外,有客星来犯,亦常见诸史籍。昨夜这颗突然闪亮的星体,正是所谓客星。昨日凌晨丑时就已出现,当时星光较弱,至寅时已达北斗的亮度,卯时天亮而隐匿。至昨晚再现身,光芒日甚,竟比长庚星更亮一等,也正是皇上看到的时候,两天来持续变亮,现白昼见之仍明亮如灯,蔚为壮观。臣将继续观察,有变化即当奏明圣上。臣观其星上微有光彩,呈现黄色。此星位于东方角宿二星之间,此为天关,即天门也。《黄帝占》曰:客星不犯毕,明盛者,主国有大贤。毕宿离此客星甚远,无相犯,故此星大吉。正是皇上仁义贤德,今以星昭天下。臣乞付于史馆,容百官称贺。”
仁宗大喜,“太好了!太好了!马上下诏,付太史记录。”
杨维德跪拜贺喜道:“天佑大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们闻之均跪拜贺喜,随声附和:“天佑大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垂拱殿内一片和谐景象。
“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众人谢恩之后纷纷起身。
“退朝——”太监喊道。
众官下朝,依次走出垂拱殿,经文德门,出端礼门、宣德门。宫阙巍峨,晴空如洗。只见宫殿上方东向,碧蓝的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正在闪耀。那星光,穿越千年。华夏国步入仁宗盛治,进入了史学家眼中“华夏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无以计数的北宋名臣、贤俊才子在这个舞台上共同演绎了华夏民族文化造极的赵宋之世。他们中有唐宋八大家的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有范仲淹、司马光、韩琦、富弼、包拯、沈括、吕夷简、孔道辅、狄青、柳永、晏殊、蔡襄……
《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从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现到嘉佑元年三月辛未消失,对应于公元1054年7月4日至公元1056年4月6日。期间天关客星从无到有并急遽变亮,照亮了整个夜空,甚至白天依然闪耀,中后期逐渐变暗,直到隐没淡出视野,历时64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