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状元郎》免费试读第57章
到了晚上,林黛又抱着小枕头找沈溪讲故事。
沈溪心里有数,于是旁敲侧击,虚构了一个故事。
说是古代有一名朝廷大员,在朝中多么的有威望,为官又多么的有清廉,深得百姓的爱戴。
结果却因为奸臣陷害被抓,妻子和儿女被发配为奴。
沈溪委婉道来,把故事说得曲折悠长,跌宕起伏。
林黛最开始时觉得不过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到后面慢慢带入其中。
最后竟然忍不住“哇”地一声,抱着枕头痛哭起来。
“别哭啊,让娘知道还以为我欺负你呢,这故事你不喜欢听,我换一个就是了。”
林黛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哭起来稀里哗啦的,听得沈溪竟然有一种心碎的感觉。
也许是林黛哭的声音太大,连周氏也被惊动了。
很快外屋传来推门的声音,周氏走了进来,看着正趴在枕头上哭得伤心的林黛,
直接对沈溪喝问道:“你个臭小子,这半夜三更的,你怎么欺负的黛儿?”
“娘,我没欺负她啊。”
沈溪赶紧往床铺里面躲了躲,免得老娘上前来揍他。
这次周氏却没心思找他算账,径直坐到床榻边,抚摸着林黛的小脑袋瓜,温言安慰。
林黛哭得伤心,最后靠在周氏的怀里,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周氏道:“乖丫头别哭,要真是这小子欺负了你,看我怎么教训他……过去跟娘一起睡好不好?”
“嗯。”
林黛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想起什么,回过头看了沈溪一眼,目光中竟然带着丝不舍。
到底是她央求沈溪讲故事的,因为阅历有限并没有觉察沈溪是有意试探她,
所以心里面对于自己哭泣可能导致沈溪受罚有些愧疚。
但跟周氏一起睡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林黛还是抱着枕头,亦步亦趋地跟着周氏到正屋那边去了。
有了这件事,沈溪更加确信林黛这小萝莉跟两个衙役口中说的犯官家属丢失的事情有关。
但她一个小姑娘家,要在锦衣卫的盯防下逃走,还要躲过追捕,那可是很困难的事情。
他心里有些不太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这件事沈溪只能藏在心里,心想先好好调查一下,再从长计议。
之后几天,沈明钧仍旧没消息传来。
周氏平日里做事都没了多少精神,嘴里时常念叨:“没良心的,把家都丢了。”
虽然沈溪不知道老爹去了哪儿,但前两天他跟王陵之见面的时候从这位便宜师弟口中得知,
原来王陵之的父亲王昌聂也不在家,因此揣测这次那么久时间不落屋,可能是老爹跟着王员外出远门了。
最大的可能,是王昌聂去湖广的武昌府探望被囚禁的长子,让沈明钧同行,
只是沈明钧临走前竟然不跟家里招呼一声,怎么都说不过去。
沈溪趁着官府那边并未大张旗鼓搜捕犯官亲眷,试着去打听了一下。
弘治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仁厚刚正,使得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上行下效,行事比较公正。
或许是因为那些锦衣卫怕事情张扬开来被上官问罪,做事非常低调,在百姓当中根本没什么传闻,
就连衙门那边也不是人人都知晓,沈溪试着探问一番却没有任何消息。
终于到了腊月十五。
这天是蒙学班先生考校学问的日子,相当于年前的期末考试。
考校结束之后,这些初启蒙的孩子就可以带着行李回乡过年了。
要等正月过后学塾才会重新开课。
学塾的高年级和中年级班,昨日以前便已陆续考校完毕。
沈永卓没有等沈元一起走,和往年一样,与几个同路的同窗一起雇了辆马车回双溪镇。
按照惯例,家人会在镇口接他。
苏先生挨个对初蒙学的这班孩子进行考校,主要还是考校《论语》上的内容。
不过已经不再单纯是背诵和默写,也会问一些词句的意思。
沈溪在所有孩子中属于佼佼者,苏先生在考校沈溪的时候,不住点头,看得出他对沈溪分外满意。
到了沈元,沈元的回答也很流利。
最后先生评断,仍旧是沈溪第一,沈元第二,令旁边那些半大的孩子非常羡慕。
中午的时候学塾所有班级全部正式放假。
由于蒙学班的孩子年龄小,城外来读书的都要等家里人来接。
沈溪按照周氏的吩咐,把沈元带回自己家里,因为下午四伯沈明新会来城里接儿子。
等沈溪和沈元到了药铺,不但沈明新在,便连沈明新的妻子冯氏也来了。
二人正在药铺的后堂跟周氏商量事情,意思是想让沈元以后不再住学舍那边,
而是搬过来跟沈明钧和周氏一起生活。
“这个……我平日里挺忙的,可能没多少时间照料这些小家伙……”
周氏不太想接沈元过来,她连沈溪和林黛两个小的都管不过来,
如果再加上沈元,她肯定更加头疼。
冯氏有些为难:“他五婶,你也不是不知咱家的情况。
娘那边一直在念叨说家里没钱供几个小的读书,现在能省一点不是更好?
以后有你来照顾六郎,好歹我们做父母的也能放心一些。”
“你看永卓,在外读书心都野了,前几天二叔到镇子上接人,却没接到。
家里着急得不得了,结果过了一天那小子才现身。
说是在同窗家里喝醉了酒,误了时间……
你说这是什么事?”
周氏有些惊讶:“永卓回家还闹出这么一出?”
冯氏道:“是啊,所以我这做娘的才为孩子担心,就怕他长期在外没人管,走上歧途。”
沈元听到自己的娘这么说自己,有些委屈,嘴巴撅了起来。
周氏叹了口气:“那行,等相公回来我跟他商议一下吧,让他跟娘说说这事儿。”
冯氏是个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周氏有几分不情愿。
本来在乡下的时候,冯氏只当周氏母子在城里全靠沈明钧过活,寄人篱下的日子肯定苦不堪言。
等到了地头才赫然发觉,周氏在药铺里打工日子过得挺充实,压根儿就不用靠沈明钧,心里不由满是羡慕和嫉妒。
“那我们下晌就带六郎回家,不知你和小叔何时回去?”
冯氏最后再问。
周氏只能无奈摇头:“还是要等相公回来,问过他才能作数。
这一个月他都不在家,连去了哪儿都不知道。”
沈明新插嘴道:“五弟也是的,把你们娘儿俩接到城里来,结果自己却不顾家,
回头一定让娘好好责问他,看他做的什么事。”
周氏苦笑了一下。
虽然她对沈明新这一房并不是很热情,但到底是一家人,于是盛情挽留三人住上一晚再走。
周氏向惠娘告了个歉便提前下工,回到后巷家中,捣鼓出一顿丰盛的午餐待客。
随后,周氏到街上去买东西,让沈明新一家顺便带回去。
等周氏出门,沈明新和冯氏便在院子里说起了闲话。
沈溪和沈元则在屋子里的窗户下看书,
由于沈溪这里有不少从惠娘那里借来的古籍,其中有一本便是通俗易懂的《千字文》,沈元看得津津有味。
而沈溪则竖起耳朵,偷听墙根大致把四叔两口子的意思听了个清楚明白。
冯氏连声指责周氏不像一家人,连把沈元这个侄子留在家里照顾的事都不答应。
“你看弟妹她多忙?
毕竟是替人打工,要不是咱们来的话,可能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六郎到这儿住,没人照顾,其实还不如留在学塾那边,
至少有先生看顾,学业上不会耽搁。”
沈明新对冯氏的话却不以为然。
虽然夫妻二人在一家五房中算是比较开明的,但到底还是有自家的小九九,不会全然为他人着想。
家里那边要操心的事情来了,死亡,交税,呼吸,人生躲不过的三件事。
虽然周氏带着沈溪来到了城里,但一家人的户籍仍旧在桃花村。
但凡有徭役以及摊派,仍旧会按照桃花村的户籍来分配。
按照官府所造黄册,沈家明年要出徭役一人。
老太太李氏的意思,是从沈溪二伯和三伯中挑出一人充任。
毕竟要把能赚钱养家的老四沈明新和老五沈明钧留下来。
但显然这种事老太太也不能擅自做出决定。
四伯沈明新这次带妻子进城来接儿子,其实也有跟沈明钧商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