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人公叫陆煊张良的小说《管中窥豹》,主要讲述了:“太祖皇帝时期。”听到这六个字,刘邦心头微顿,陆煊所说的是自己,因为一起案件大肆诛杀功臣?不可能。他并非是嗜杀之辈,也绝对不可能诛杀屠戮开国功臣,甚至韩信利用如此狠厉的手段清理功臣,他都产生了各种想法…
《管中窥豹》免费试读第34章 诛杀萧何?
“太祖皇帝时期。”
听到这六个字,刘邦心头微顿,陆煊所说的是自己,因为一起案件大肆诛杀功臣?
不可能。
他并非是嗜杀之辈,也绝对不可能诛杀屠戮开国功臣,甚至韩信利用如此狠厉的手段清理功臣,他都产生了各种想法。
在他看来,只有暗自招兵买马的异姓诸侯王,让他动了杀心,至于其他人,他绝对不会杀死。
但陆煊从未说过任何假话,太祖皇帝很明显就是他刘邦,‘太祖’作为帝王庙号,最早出现于商朝,《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这里的“大祖”即“太祖”。
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自己开场大汉江山,未来理应是太祖,所以陆煊说的就是自己。
“圣上,岂是如此心狠之人?”
“他不可能大肆诛杀功臣。”
刘邦摇了摇头反驳。
闻言,陆煊乐了,朱元璋难道还不心狠么?
不过对于季叔的反应他还是理解的,在封建王朝中皇帝通常都会被神化,是王权与神权结合的象征,再加上朱元璋之前从未发生过如此大肆诛杀功臣的事迹,以及明朝刚刚建国,朱元璋前期也没有对臣子动用任何手段,季叔这样认为也可以。
可,历史上朱元璋确确实实杀了不少功臣,以至于后世让人诟病。
“这个问题倒是不重要,你们不是询问我,如果大肆诛杀功臣,会导致什么后果么?”
“其实,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你要知道群众的基数是庞大的,正常来说哪怕圣上杀死如此多的功臣,会让人下意识的认为是暴君,哪怕其是开国帝王。”
“可后世人眼中,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自然无法对那些功臣感同身受,因此从后世评价来看,这件事情虽然引人诟病,可并没有太多人说什么。”
“而在当时,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后果,自陛下废除相权后,做到了真正的集权,就算大肆诛杀功臣,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
陆煊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而历史上朱元璋清理了诸多功臣,也确实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当然,这是抛开未来的奉天靖难和朱棣的出现而言。
朱元璋清理诸多功臣,唯二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朱棣奉天靖难时,朝廷缺少了能征善战的将领,以及面对异族攻势,也没有拿的出的将领。
前者,导致朱棣造反成功,可随着朱棣做出了许多功绩,也自然没有人指出朱元璋大肆清理功臣的后果了。
后者,又因为朱棣远征漠北确实征服了异族,也使得第二点严重后果消失了。
所以陆煊才说不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当然若是换做其他王朝中,可能会出现不少麻烦吧,可现在他身处的是明朝啊,担心其他王朝干什么?
“不会造成后果…”刘邦喃喃自语,心中放心了许多,可他同时也有着疑惑和不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大肆诛杀功臣。
还有,废除相权又是怎么回事?
他身旁的张良目光闪烁,听着‘诛杀功臣’这四个字,顿时心中惶恐,他张良就是功臣,陛下未来会杀死他么?
肯定是因为一些事情,才导致陛下起了杀性。
到底是何事?
“陆君,能否给我们讲讲这起案件,还有废除相权又是怎么回事。”
刘邦询问,陆煊想了想也就说了出来,“你们不要传出去就好。”
之前他也说出了很多信息,甚至某些事情若是传出去,会引来一定麻烦的信息,可始终没有麻烦找过来,这就证明无论是房叔还是季叔,他之前嘱托的不要泄露的相关事情,两人照做了。
因此陆煊放心了许多。
“首先,诛杀功臣的案件,其实归根结底,就是陛下为了废除相权!”
废除相权!
刘邦和张良面面相觑,这里的相权,指的是国相之权么?
还是丞相之权?
丞相和国相并不相同,目前汉朝的体制中,唯独总管中枢大小权力的才是丞相,而各个诸侯国也设有国相。
丞相也就是相当于帮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的重臣,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员,权力可涉及到中枢与地方各个范围和领域,甚至能够任免官员、监察百官。
至于国相,仅仅只是各个诸侯国内的管理自己诸侯国内事务的官吏,论权力远远不如中枢朝廷内的丞相。
现如今,汉朝的丞相为酂侯萧何。
对于萧何,满朝文武没有任何人不满意,萧何一直是一个老好人,温润如玉、和善可亲的角色,并且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的处理各种事情,刘邦对于萧何担任丞相也很是放心。
他怎么可能废除相权?
刘邦心中疑惑之际,陆煊已经猜测到了季叔会问个清楚,于是就讲述了起来。
“圣上废除丞相制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本目的是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前一代王朝就是因丞相权力过大,才导致政治混乱的啊,圣上认为丞相权力膨胀会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为避免重蹈前朝覆辙,决定废除丞相制度,从制度层面消除这一隐患。”
陆煊缓缓道,元朝覆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丞相之权是很重要的一点。
元朝丞相权力极大,拥有较大的决策权与人事任免权,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顺帝时期,丞相伯颜权倾朝野,擅自决定官员任免,对皇帝诏令也时有违抗,还试图废除元顺帝另立他人,严重威胁皇权。
这种丞相与皇帝及朝廷各方势力的权力斗争,导致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消耗大量行政资源,使得政策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国家治理陷入混乱。
元朝时期,部分丞相为巩固自身权势,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使得腐败之风盛行,严重干扰国家政策的正常执行。
还是元顺帝时期,另外一位丞相哈麻,为谋取私利,向皇帝进献房中术,导致宫廷风气败坏,同时他排斥异己,打压朝中正直官员,使元朝政治生态恶化,行政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应对社会危机。
朱元璋是亲眼目睹元朝覆灭的,往往新的王朝总是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因此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是元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邦这里听了陆煊的话,深有其感的颔首点头。
陆煊说的确实没错,丞相制度有很大的问题,秦朝就是因为李斯这个丞相,导致扶苏未能继位。
虽然彼时大秦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各地起义和六国贵族复辟是迟早的事情,可若是当初李斯并没有和赵高联合,册立胡亥呢?
和善贤德的扶苏继位,或许能解决很多秦始皇留下的弊政和各种问题,秦朝有着一定的几率是不会覆灭的如此之快的。
“同时,圣上出身平庸,历经艰难建立大一统王朝,对权力有强烈掌控欲,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拥有较大决策权与行政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废除丞相后,圣上可直接管理文武臣子,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政务裁决皆出自皇帝之手。”
这句话让刘邦目光微闪,这句话说到他的心坎里了,他是一个十分向往权力、想掌握大权的人。
昔日他在咸阳服徭役时,目睹始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不禁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那时的他就对秦始皇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权力充满向往,内心渴望有朝一日能达到同样高度,心中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权力的憧憬。
若非向往权力,昔日他被分封为汉王时,就不会选择再次与项羽为敌,而是像其他诸侯王般偏安一隅,面对强大的项羽,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与项羽展开长达四年的激烈角逐。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权力?
“因这种种原因,圣上最终策划了一场大案,准备废掉相权,我估计这件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当今丞相拥有不俗的处理政务能力,可他最终却被圣上以‘结党营私、独断专行,逾越职权,私自处理官员升迁、处决等重大事务’等罪,设立名“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罪名,诛杀丞相及其党羽,并顺势废除丞相制度,下令后世不得再设丞相职位。”
“就是这起案件,圣上大肆屠杀功臣,杀了三万多人。”
小说《管中窥豹》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