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新书明皇子高爔传 是由网络作者云间士所编写的穿越小说,主角是高希朱高爔。书中主要讲述了:高希坐直了身子,倒不是他想主动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前世的课堂里,就是这样坐直了身子听课的,这是他的习惯。他也从不怵老师的提问,他的心态是:会回答的就好好回答,不会回答的就说不会,也没什么丢人。现在,他正……
《明皇子高爔传》 免费试读
高希坐直了身子,倒不是他想主动回答这个问题。
他在前世的课堂里,就是这样坐直了身子听课的,这是他的习惯。
他也从不怵老师的提问,他的心态是:会回答的就好好回答,不会回答的就说不会,也没什么丢人。
现在,他正是以这种心态,面对老秀才的课堂提问。
不过,内中却有一个顽劣学童,认为高希傲慢、清高,心中不悦。他看着坐得笔直的高希,心里盘算着怎么教训一下这个傻大个!
高希浑然不知,此时他正在脑海中努力搜刮关于“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这几句话的前世记忆。
《千字文》中的这四句话,只要了解其中”甘棠“这个典故,就可以基本明白意思,并不难。
此时众学童几乎乎人人都低着头。这不明摆着嘛,“甘棠”是啥?不知道。
估计还有学童可能听成了“甘糖”,好吃吗?
高希想笑,原来古代的学生和后世的学生没什么两样,都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
胡老秀才有点失望,叹了口气:“子龙,还是你来回答吧!”
子龙占着C位,他坐的位置离先生最近。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书读得好就能做官,就可以行使职权、参与国政。当官就要像周代召公那样爱民,就算他离去了,人们还要留下甘棠树,不会砍掉,人们也更加赞美与歌颂他。”
凭这一段中规中矩的解读,丁子龙无疑是这间小小学堂里当之无愧的模范生。
“嗯,很好。”胡老秀才手捋山羊胡,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看向高希:“高希,你可懂了?”
“学生懂了,但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望先生指教。”高希是穿越者,不想墨守于这样四平八稳的解释。
“你说说看,”胡老秀才来了精神,他倒想听听这个自学了才一两个月的小子,想说些什么。
“学优登仕,是用了论语《子张篇》中的话。但子夏是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学优登仕’只说出了子夏一半的话。所以,不能简单理解为‘书读得好就能做官’。
如果真是这样,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从何谈起?”
学堂里一阵哄笑,众学童乐了:果然这傻大个是疯子,谈书不为做官,只有疯子才这样想。
多少读书人和胡老秀才一样,一辈子汲汲于功名而不可得。
听高希这么说,他不再靠在椅背上,而是将身子向前倾了倾,饶有兴趣地问道:“读书不为做官,那读书是为什么?”
高希从容答道:“家父家母说,读书一是为了明圣人之理,学会好好做人,二是别做睁眼瞎,比如与人订立文书也不会受人欺负,这都与做官没太大关系。”
“如此说来,懂道理、看懂了文书就行,那我等现在就行了,即刻便不用再读书了。”有学童听了高希这话,不屑地插了一嘴。
“识字明理只是基础,有了读书的基础,朝廷才能通过科举,从读书人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然后让这些人才去管理一方,为民造福。因而,做官只是一种表相或形式罢了。如果为了乌纱帽才去读书,是本末倒置了。”
“傻大个,你可真会唱高调!”又有学童在讽刺高希了。
高希也没在意有人叫他“傻大个”,继续说道:“其实不是我高调,而是我们的理解“过于高调”了。摄职从政,读完几年书就敢直接参与国政,真这样做的话,国家社稷就危险了。”
高希转过身子对刚才个那说他“高调”的学童说道:“你是读了几天书的,先别说治理国家,现在让你做丁家村的族长、里长,你能管好村子吗?”
“这…”这肯定不能啊,他脸红了起来,又羞又恼地看着高希,觉得高希让他很下不了台。
胡老秀才哈哈笑了起来:“嗯,高希,你是想说,读书应该为民服务、报效朝廷,做官只是形式。”
“老师,我正是此意,而且‘甘棠’这个《诗经》中的典故,也是在提醒做了官的读书人,要做像召公那样的好官,这才真正达到了‘学优登仕’的目的。”
学童们根本没想到《千字文》中的四句话,可以解释得如此透彻与深刻。看来,以前的《千字文》算是白读了。
至此,整个学堂鸦雀无声,这个曾经的“傻大个”让他们情绪复杂起来,有些人羡慕,有些人自卑,有些羞愧,有些人觉得伤了自尊……
那个一开始就厌恶高希坐姿的学童,此时却越发厌恶起高希来,下定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胡老秀才更是完全没想到,疯了十八年的高希,只是自学了一两个月,居然对于蒙学读物《千字文》中的四句话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胡老秀才的下巴又在带动山羊胡,情不自禁地微微颤抖起来:这下真的觅到宝了!
“你,你,你……你背诵一下《千字文》吧!”胡老秀才已经认定高希是神童,虽然这个神童年龄有点大。
学童们有些用期待、有些用怀疑、有些用妒忌的眼光看着高希。
正当众所期待……
“我背不出!”这样的回答,正与高希前世的答题风格相一致。然而…
轰~~,学童们再次哄堂大笑,正好可以借机宣泄一下对高希的鄙视。
“哈哈哈,果然是个呆疯子!”
“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原来只会说,不会背啊!”
学堂里热闹起来,充满了压抑后情绪宣泄的快感,众多刚才受了打击、暗中自卑的学童,阿Q式地认为自己终于扳回一城。
前世的高希确实背过这些明清两代的蒙学读物,但不是童子功,离过目不忘差远了!若说解释其中的字句,那没问题,要通篇背下来,他还真不行。
胡老秀才的期望原本只在地平线上,因为高希对《千字文》的这一番解释,期望值直线飙升,又因为高希干脆地说“不会背”跌入无尽的深谷之中。
但他仍旧抱着期望,急切的语气中混合着没有信心的期待:“那《三字经》呢,《百家姓》呢?”
“都不会背!”高希斩钉截铁,没留一点点想象的空间给老秀才。
老秀才胡大虎再次感到绝望:这臭小子就是老天爷派来折磨我的吧?
“这都不会背,刚才你不是说得头头是道的吗?”那个想教训高希的学童,终于毫无顾忌公开大声地嘲讽高希了,还有几个学童跟着起哄。
在现代人看来,“理解”要比“死记硬背”重要得多。但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都是从不求甚解的反复“读、诵、背”开始的。
有了语感和几部国学著作打基础,随着学识、认知、理解能力的增长,日复一日反复研习,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懂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就这样传承下来,连绵不绝。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而高希居然不会背基础蒙学篇章,难怪要被一众小童鄙视了。
“丁贵升,坐下!”胡老先生呵斥道。
原来那个领头公开嘲笑,也就是想给高希颜色看的学童,叫丁贵升。
“这有何难?先生给我三天时间就是了。”高希这句话,表面上是说给先生听的,但听得出来,也是说给丁贵升听的。
“三天?傻大个,你吹牛吧!“还是那个丁贵升在领头搞事情,”三天背不出来,怎么办?“
“三天背不出,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叫你一声哥。我背出来,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叫我一声哥,如何?”
“行!击掌为誓!”丁贵升挺干脆,跑过来和高希击掌。
“你输定了!你等着,有你好看的!”丁贵升跑开时,对着高希轻声却狠狠地说道,语气中满满的攻击意味。
“希哥,你刚才说了一大通,我听不懂,但我知道你学问好,你要好好背书。”那个七八岁小童跑过来鼓励高希。
“好的,一定好好背书。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马金鸿,八岁。你背书要我帮忙,可以来找我。”小童马金鸿的道义,让高希挺感动。
下了学。
高希、高罕兄弟俩刚走出土地庙,就看到丁贵升领着一帮学童,堵在前面的路口,来者不善。
众学童手上,不是拿着木棍、竹条,就是拿着小土块、小石子在手上来回抛弄把玩。
“大王”丁贵升居中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用鄙视和挑衅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着高家兄弟俩。
他们要干什么?这还看不出来?
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就要发生!
小说《明皇子高爔传》试读结束